古珠,与其他古董相比,一个最突出的优势,就是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搭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古董家具,你不可能随手拆了重装吧?瓷器青铜器,更不可能了。
而古珠,今天一个花样,明天换个花样。今天这些珠子归类串起来,明天又换一种归并法,换一种风格。极尽变化之能事。
能充分满足你的设计欲!
那么,古珠式样设计,有没有规则可循?
这个问题难倒我了。因为,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群体、不同的人,审美是不一样的,差异大了去了。
同一套衣饰,在“文革”时期会被判流氓罪坐牢的,在改革开放初期会被认为是时代的弄潮儿而被争相模仿,到了现在,会被认为土气而被嘲笑。时代的审美是难以跨越的。
群体,个体,不用多说。同一串项链,这个人挂了无比高雅,换个人挂会毫不起眼。这个场合很协调,那个场合就突兀触目。
这么说吧,古珠设计,分两类:一类是人就珠,一类是珠就人。
“人就珠”,即挂在橱窗里的展示品。设计时以古珠为主,不考虑具体的人具体的目的。珠子设计好了成品放着,你根据你的需要去挑选。
这类设计最随意不过了。随便搭,反正人的多种多样性远远大于你的想法招数,总有一些人适合这一款。老搭新,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色调组合,圆形方形棱形三角多面各种形状组合……
有个英语老师教训学生,说读文章就是要领会它表达的意思。你就知道认识那些字,把那些字全部排一遍,A几排B几排C几排,毫无美感。哎,古珠呢就是不同,就算你这样来排,串起来一看,还是有美感,一种朴素的、安然的、低调的美。
难的是“珠就人”,即私人定制。主题是人,甚至是人的某一场景。比如参加一个国际会议,人人西装革履;赴宴,晚礼服的;郊游,带着花阳伞的……
试着说说吧。
规则一:色调问题
一串古珠,给人第一个视觉印象往往是色调。搭配衣饰第一个要协调的问题也是色调。
古珠有各种各样的颜色。即使同一种颜色里,也有很多调调。比如红色,朱、赭、丹、茜、紫、彤……如果你仔细体会,每一种红焕发的能量都是不一样的。唐周昉的《簪花仕女图》给你满眼的红,红应该是暖色调吧,热烈激情豪迈,但奇怪,画里的红非常寂寞非常颓废。
一般情况下,古珠的搭配是五彩缤纷的。不同色调不同形状搭配在一起,更能突出珠宝的璀璨华丽感。很多时候,甚至不需要主色调。
但是,在某些正式的场合,必须有所收敛。颜色最好不超过三种。三种之内,视觉效果比较安定,既提高古珠品位又不喧宾夺主。
如果是个性低调的人,对色调把握不大,可以选择同一色系的不同调调搭配。比如淡、中、浓咖啡色,搭起来就十分雅致。
规则二:对称问题
对称,还是不对称?是个不断来骚扰你的问题。
对称,意味着传统。年轻人是反传统的,但老了往往回归传统。日本有个小说,一名气很大的建筑家的作品,不知为何接连遭遇火灾。后经曲折破案,真相大白,原来都是建筑家本人放火烧毁的。(再感叹一下古珠的优势,自己不满意了拆了重串就是,哪用烧!)他一系列的建筑都是以“不对称美”著名,现在他年纪大了,发现“对称美”才是永恒的美,回头看自己的作品,感到无法忍受,痛苦到极点时,便开始放火行动。
从前,江南读书人家,大人与孩子之间最常见的游戏便是“对对子”。祖父捋着胡子,或父亲喝着酒,出个上联,叫你对下联。对联表面是修辞,但里面其实包含着东方哲理。看到“天”的崇高,要想到“地”的宽厚。光有“春”的花开是不够的,还要顾念到“秋”有无结果。“有”时还需想到“无”,“无”时还需想到“有”……凡此种种,都是要照应到生命的两端,照应到“对方”,唯有这样,生活才不会偏颇,人生才会完整。对联的训练,其实是训练人对人生有个多样性、延续性、互动性的看法。
东方哲理,也是一种“对称美”。
这里并不是强调只有“对称”才美,“不对称”就不美。而是说,把“对称”的底子先打好,“不对称”起来才得心应手。
可以这样归纳:初学分布,但求平正。既知平正,务追险绝。既能险绝,复归平正。
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-雅活书系《古珠之美》
觉得文章不错,请点右下 再走喔
01-28 16:01:20
01-28 12:13:33
01-28 08:54:22
01-27 22:47:14
01-27 17:06:05
01-27 01:50:53